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二卷大时代 第324章 军管(求月票!)

第二卷大时代 第324章 军管(求月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随后的三年中,在中华船业集团的各个下属船厂内,数万名造船工人像造汽车制造出的一样将一艘一艘自由轮,从船台侧滑入长江或从船坞内驶向大海。自由轮是现代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奇迹,第一艘“官府号”的建造用了95天,舾装和试航花了37天,这是共和七年世界造船纪录,但是这个纪录在随后的三年中不断被刷新,在共和10年10月17日,船业集团185号船台,200艘定单中的“沪州号”在铺设龙骨后10天便下水了,后续舾装和试航也只花了5天。这个历史性的纪录至今仍保持着,当“沪州号”下水后,被这一速度吓到的美国人甚至的杂志上画着,一艘自由轮滑下船台后,戴着辫子的东方船厂工人对身旁的工厂说“老兄,离下班还有一个钟头,咱们再造一艘船怎么样”。

在中国船厂的考察给韩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重要的是,中国船厂平均每15天,就下水一艘2500或5000吨级商船,而韩丽在参观了中华船业集团最新设计的“官府级”万吨轮之后,便开始与中华船业集团洽谈定购“官府级”万吨轮的相关事宜。

美国人的要求非常简单,这些货船可以载1万吨货,航速10。5节,其中包括6艘油船,至于具体尺寸、结构和设计,就是被韩丽一行一眼相中的官府级,当时韩丽一行在日本下了25艘万吨轮的定单,而在中国只是试验性的下了四艘官府级万吨轮,中国从来没制造过万吨轮,而且中国采用的焊接造船工艺也有让韩丽等人觉得不甚放心,这只是一次试验。每吨作价美金一百九十五元计算,合共美金七百八十万元,分七批交付,第一艘限期四个月交船,其余三艘均递次后五星期完工试船。

而在四个月后,第一艘官府级交付,三天后,第二艘交付,两天后第三艘交付,到第四艘官府交付时,仅仅只用了128天,而且质量都十分优良。美国、英国、法国三国海军部都被中国船业集团的惊人速度惊呆了,而此时日本的数家船厂甚至连一艘都有没交付。

几乎是是在第一时间,美国、英国、法国海军部、运轮部就派出采购官员到中国下商船定单,无限制潜艇战的损失,大量货物需要运输的现实,让三国采购团队一到中国后,就报出了200艘官府级万吨轮定单,这是人类造船史上规模最大的船泊定单,而交船时间是三年。

“我们保证在三年内,给你们造出200艘官府级万吨轮!”

风雨弥漫的江面,原本在冬季只留下光秃秃的枝干上,此时已经布满了绿叶,驱车驶在长兴岛绵长的海堤上,一边是一望无际的滔滔江水,一边是大片郁郁葱葱的橘子林,穿过的这片郁郁葱葱的橘子林,叶金娟就看到了中华船业集团的大门,在大门入口前有一个转盘,其上是一个破浪航行商船雕塑,在番禺老家没少见过商船的叶金娟眼巴巴望着雕塑上的商船。

开着车的叶在馥见在读中学的侄女眼巴巴的望着雕塑便笑了笑,为了来船厂工作,这个侄女缠了自己小一个星期,最后迫于无奈,自己只能同意。

“阿娟,这就是自由轮!中国实业界的骄傲!”

从转盘旁驶过的叶在馥扫了一眼这个雕塑,曾经参与过自由轮后期完善设计的叶在馥脸上带着些许的骄色。在中国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自由轮”的大名,这种总理亲自命名的商船是中国工业的骄傲,全世界可以不知道中华船业集团,但是全世界却都知道中国制造的“自由轮”,“自由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视为中国工业奇迹的一部分。

“商船!商船!商船!”

而对三国采购团,当时身为船业集团副经理的朱志尧向三国许下这一诺言,随即中华船业集团和三国签字200万吨的商船建造合同。这一合同的签字在全世界都引起了轰动,以至于即便是在英、法、美三国国内都有舆论认为,三国海军在“数量至上”的压迫下,已经神经了,甚至出现了讽刺朱志尧和中国造船业的漫画,而日本更是毫不客气的说,中国人可以造200条舢板,但绝对不可能在三年内造出200般万吨轮。

而当时尚身为的西北边防公署主任的司马听说英、法、美三国在中国一次定造的200艘万吨轮后,在招待三国驻西北领事时,满面笑容的对三国领事说这些船“将给欧洲带去自由!”,当这句话出现在报纸上之后,船业集团立即对自己的最大的股东的话作出了反应,这批船以及随后制造的同型船,由此被改名为“自由轮”。

“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什么事都可以提前做成!”

几年来在中国的实业界里传着从西北的传出的一句话,但是有仅仅只有人是不够的,尽管当时船业集团已经在长兴岛建立了大型造船基地,但的要完成各国的紧急定货只能另建新厂,随后在长兴岛船业集团船厂旁的橘子林内,一个占地600亩新厂随之开始建设,为了建设新厂房,在1200米长的泥沙海岸线上,埋进了2。5万个混凝土预制板,每个长达70米,新厂有7个滑道,每个滑道周围都有预制部件生产车间,在数万名工人的努力下,新船厂只用了半年就投入了使用。

作为一个造船后进国,中国原有的造船工厂并不多,因此在建造新厂的同时,为了应付急需,船业集团便在全国多个省份建立培训班,新招募的男女工人经过100到200个小时的培训后,就开始在装配线上工厂,锅炉厂、轮机厂的工厂也种办法,建造一艘官府级的平均需要50万个工时,其建造方式就是原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王平轩从西北学回的分段制造法,而沿长江以及京沪线分布的数百家分包商工厂则为船厂提供各种配件,最后这些配件在船厂的预件组装车间进行组装成120个预组装部件,随后在船台或船坞上进行总装。

如果说一战时协约国最需要的物资是什么?恐怕就是商船,战争使得英国、法国的工厂需要更多原料,自1917年德国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后,德国潜艇每天击沉的商船吨位,远超过英国自身的造船能力,此时商船和护航驱逐舰成为摆在英、法两国面前最重要的物资。

美国的参战,使得的英、法两国的压力大减,但是却没有减少英法甚至包括刚参加的美国对于商船的需求,“英国每年只能建造80万吨商船。这个数量是不够的,每年另外还要补充250万吨。只有美国的造船工业才能填补这种空缺……如果没有足够的商船,明年或许我们就会战败。”,随后英国人、法国人包括刚刚参战的美国人,在每天损失数千吨商船的现实面前,和本国造船业生产能力忆经饱合的局面,便开始满世界的购买商船。

而中国造船界,正是在那时进入了英、法以及美国运轮部门的视线,共和六年,由江南造船厂、启新造船厂等多家中国船厂整合而成的中华船业集团,完成整合后即在半年内向英、法、美出口25艘计8。75万吨货船,共和7年,尽管美国早在两年前就投资40亿美元扩大船厂、定购商船,但所造的商船仍不能满足需求,其中甚至有大量商船是粗制滥造,而此时已经参战一年的美国的本土船厂则是加足马力生产商船以及驱逐舰和护航船只,面对对大西洋航线上数十万吨的商船损失,美国政府运轮部总办韩丽携秘书包尔等人一行,乘邮轮经日本抵达中国,考察日中两国的造船能力,并被授权,全权负责在亚洲商船采购事宜。

当时中国推出的数量型1500至5000吨商船所采用的是当时全世界商船还不多见的船型,船艏柱前倾,船底呈v字型,而不是普通货船的u字型,这种船型可以减少阻力,从而在安装公司普通主机的情况下提高船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于船主而言,船速是决定运营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且因为采用新式单流式蒸汽机,在结构上与传统的三胀式蒸汽往复机又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发动机各缸的缸径都相同,可组成不同功率的机型,形成系列化,零部件通用程序也较高,制造工艺接近柴油机。采用由两个凸轮组成的配汽机构控制进排汽,操纵灵活,热效利用率高。体积小,可以腾出较多空间载运客货。经济性高,比一般主机省煤20%。

时美国商船队面临的状况非常紧迫,韩丽在中国考察时,海军部甚至发来电报要求他尽快与日本人以及中国人签定协议购买商船。“美国国内现有的大船厂中,没有任何一家能够抽出人力和船台生产更多的商船,……我们只能求助于日本或者中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