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小市民的奋斗 > 第三卷新时代 第16章 独立日 (求月票!)

第三卷新时代 第16章 独立日 (求月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共和十三年5月1日,坤甸近三十万华人都注视着那坐位于城中的那座唐山建筑风格的省议会大楼,等待着那里的最终决定,那里今天将会做出一个决定兰芳未来的决议,不仅是在坤甸,在兰芳的每一个新旧城市、乡村以及移民定居点,人们都在关注着省议会大楼内那些议员们的决定。

坤甸的街头巷尾到处插满了五色国旗,扩音器中鸣放着他们熟悉的国歌,那些穿着白色衬衫的青年学生在街头大声疾呼着“与其做西洋人奴隶!不若做自由人死去!”,街头的那些欧洲侨民惊恐的看着眼前一切,独立情绪从这个省成立时就开始在华人之间漫延,尤其是大量的国内移民到来之后,独立情绪更是达到顶点,他们都曾在首义纪念日时宣誓效忠祖国,但是来到这里,他们却需要宣誓效忠那些欧洲婆娘,这让很多新移民在情感上难以接受。

“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要效忠那个荷兰老婆娘!”

“欧洲人占据着我们的油田,开采着我们的石油,却不向政府交纳一分钱的税收!这群吸血鬼在榨取着兰芳最后一滴血液!”

“总督府从未向兰芳投资过一分钱,但是每月却要敲诈我们上百万的矿税、农税、商税!”

兰芳!

对于这个名称,很多国人并不陌生,他们大都从报纸上知道,位于婆罗洲的兰芳或许是世界第一共和国,他的建国甚至早于美国,不过却在数十年前为荷兰人所灭。在二次泗水事件后,在外交部同荷印政府谈判下诞生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下自治省,尽管表面上每一名兰芳自治政府的官员都需要宣誓效忠荷兰女皇,但实际上,生活在这里的华人和那些官员们一样,他们所忠诚的仍然隔洋相对的唐山。

参天大树与藤蔓、矮小植被交织,人进不去甚至密不透风,四处是沼泽或细细的溪流,蚂蝗、蚊子、小咬穷追猛咬叮人,毒蛇、大蟒蛇,野猪、鼠鹿出没。贯穿浩瀚的原始森林,滋润肥沃着那块土地的卡布亚斯、玛哈甘等世界级的大江,围绕着母亲河流域盛产的石油、露天煤矿、森林木材,这就是神秘大岛婆罗洲的一个缩影。

位于婆罗洲西部赤道附近的坤甸是兰芳自治省的首府,亦是曾经的兰芳共和国首都,这座城市之中99%的居民都是华裔,只不过与6年前不同的是,六年前坤甸的华人大都说着广东以及闽南的数十种不同的方言,而现在大都说着夹杂着各种方言的国语。

自兰芳自治省成立后,在荷属东印以及国内的居民不断迁入的同时,公民自卫队不断将的婆罗洲的土著押上移民船,迁至苏拉威西等地,对于岛内的土人他们并没有多少的好感。而在另一方面大量的国内移民的充实着这个人口稀少的大岛。

感情上的无法接受、经济上的实际利益、国内财团、公司的鼓动,这一切让岛内的483万拥有双重国籍的华侨再也不愿意做殖民地的奴隶,他们要做自由人!曾几何时,国人根本没有自由人的概念,而现自由却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或许和国内的民智初启不无关系。

共和10年10月10日第十年首义记念日“三十节”当天,坤甸三十六所中华学校近三万名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争取兰芳的自由与独立,随即独立的呼声在兰芳一天高过一天,最初是学生、随后商人、农民、工人、政客无不要求独立,民间的兰芳独立运动委员会亦随之成立,兰芳独立在过去的三年中已经成为华界的主流意识。

坐在汽车内的钱穆然神情有些凝重,静静的看着车外那些拿着白铁破喇叭呐喊的青年,街道到处都是五色国旗,过去只有在首义纪念日时才能看到这一场面,现在兰芳的情绪是燥动的,三天前,刘征琨省长和孙阿生议长到了自己的家中,他们希望自己出任兰芳国民军总指挥官。

因为父亲曾为太平军将领太平天国失败后带着家人流亡当时的兰芳大统国经商为生。30年前,钱穆然在父亲的一位美国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了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后来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革命军的解散让心灰意冷的钱穆然辞去军职回到南洋。

兰芳自治政府成立之后,为了加快开发婆罗洲的步伐,兰芳自治政府在国内各大报纸上颁布特别通告:给予国内移民免费的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房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除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外,政府无偿提供武器、并给予训练、免费提供船票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尽管共和八年后国内的的局势已趋于安定,但对于国内大量少地甚至无地流民来说,这些优惠条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短短六年之中,来自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河南、四川、浙江省等十余个省份三百万余移民或携妻带子或孤身一人,乘坐南洋航线邮轮下等舱漂洋过海来到兰芳。

六年来,数百万国内新移民居住在自卫队在很短的时间内搭建起简陋的茅草房内。这些茅草房仅仅能够遮风避雨,如果碰上台风,一吹就垮。就这样垮了搭,搭了又垮,他们用炸药、拖拉机在婆罗洲遮天蔽日的莽莽热带雨林之中,开垦了两千余万亩水田、三千万余万亩种植园。

在莽莽热带雨林之中开垦农场以及种植园其中的艰辛远超过世人的想象,这些新移民除了需要忍受热带地区特有的疾病外,还需要承受雨林中恶物的侵扰,瘴疠、雷电、恶虫、毒蚊、毒蛇……艰苦生活和艰辛劳作的磨难是新移民的生活写照,几乎每一处用着“新山东”、“新曲府”、“新淮安”之类家乡地名命名的移民定居点附近,都可以看到些许坟茔,不到两百万农业移民之中有超过四万人在这付出了生命。

人并非生来就喜欢磨难,选择磨难有很多时候都是出于无奈,数百万新移民改变了这个曾经的蛮荒之地,为兰芳带来的繁荣、六年来兰芳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稻米、香料出口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