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状元 > 第四百章 乡试第一场

第四百章 乡试第一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

大概是连巡场的人都不怕考生作弊。

最大的问题在于,乡试通过的难度非常大,若是想替考或是交头接耳,意义不大,谁敢保证隔壁那位就能在几千人中脱颖而出?人家有本事考取举人,为啥还要跟你交头接耳帮你写文章?

都已经到了考乡试的地步,难道圣人之言你还能看不懂意思?一个个考生眼高于顶,用得着别人来提醒?

至于替考……基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你考乡试找替考,怎么也要寻个举人或是进士帮忙吧?

时间还早。

太阳出来好一会儿了,朱浩依然没有动笔。

这么大一座好似监狱般的考场,对朱浩而言,写三篇四书文,别说三天,三个时辰都多余,但问题是你不可能提前交卷出去,必须待够时间。

如此一来,保持好心态,比及早完成文章更为重要。

写完了也是无所事事,等回头发现文章中犯了忌讳,或是后面试卷被弄脏,估计在号舍内想死的心都有了。

还得体貌相近……你给人家多少钱,一个举人或进士能冒着声名狼藉的风险来为你替考?而且毫不夸张的说,就算真找来了举人或者进士考试,他以前能顺利通过,这次乡试未必却能成功。

乡试就是这么神奇的考试,虽然都是写文章,写的还是议论文,或许他论别的圣人之言有见地,能通过考试,但每次考试题目都不一样,他怎么能保证这次论得恰到好处?

而且每次阅卷官都不同……

你辞藻再华丽,在科举场上也是徒劳……

虽然说要的就是你观点犀利,准确无误,但不是每个人都对儒家典籍中的每个论点都有独到的见地,几千人中挑选几十人……没点真本事可不行。

所以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到了第三天早晨把三篇文章一气呵成写出来,交卷离场,回去享受一天的自由,再回来遭罪……

至于后两题。

朱浩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研究,毕竟一早就详细推敲过,就此论述过不少文章,从中挑选出方向正确的,送了孙孺一篇……

往外看了看。

并没有见到巡场的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