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锦衣状元 > 第九百六十九章 满朝哗然

第九百六十九章 满朝哗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以后这朝堂议事,谁爱来谁来!

唐寅道:「臣认为,朱敬道虽然考中进士时候不长,但忠心体国,兢兢业业··...」朝堂内,翰林院体系的人,听了这话最是汗颜。

你唐寅要脸不?

我们知道朱敬道是你弟子,但你也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啊,那小子······跟你一样都是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懒货!

你居然还好意思用「兢兢业业」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臣认为,可以给他一个机会。」

这招其实不管用,大明文臣一向以头铁而著称,但此时却真的没人出来说什么,主要是因为······还是看不懂形势啊。

皇帝为何要亲自推荐官员看不懂!黄瓒为什么要吹彩虹屁也看不懂!蒋冕为何会同意也看不懂!

昨天内廷会议到底商议了什么,他们也看不懂!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找一个边缘化没什么实力的人来当这个礼部右侍郎,就会跟唐寅当翰林学士一样,对文官来说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真当礼部右侍郎是什么好差事吗?

唐寅总结了半天,也没说自己是否支持,就说让皇帝赏识一二。

在场大臣好像看明白了,朱浩之所以能以小人物的身份,直接跃升到礼部右侍郎的职位,那是因为·····有个大靠山在背后支持。

唐寅作为皇帝的老师,现在为翰林学士,而唐寅有多懒惰谁都能看出来,或许唐寅需要一个代理人,替他去完成议礼的事情,而唐寅用人没有什么原则,可以说是「随心所欲」,甚至唐寅都不用给皇帝面子,他真就做到了,我想用谁用谁、想推荐谁推荐谁的地步。

大概可能,就是唐寅向皇帝举荐了朱浩。然后皇帝觉得,那就用朱浩试试吧。

因为多数大臣看不懂皇帝的安排,所以只能这么想。

在朝廷大礼议胶着到最高潮时,谁来当礼部右侍郎,那不是承担历史骂名吗?

难道站出来推荐个非议礼派的正统大臣来当礼部右侍郎,皇帝会同意?对议礼的结果就会有本质帮助?

朱四眼见在场大臣好像很识相,又看向唐寅问道:「唐先生,你与朕相识日久,你跟朱浩间也早就认识,你认为朕的提议如何?」

唐寅一听,那还用得着说?这提议真叫好啊!

让朱敬道那小子天天躲在幕后指手画脚,这次还不让你从幕后转到前台来?这下我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