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我有一个小世界 >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沉思

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沉思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以过去虽然造作恶因,这一生中不造恶业,断恶修善,恶的缘就没有了。

过去生中总有善因,一个人那有一生做恶没有做善的?找不到!一生都行善,没有一点恶,这种人也找不到。所以生生世世我们所造的业都是善恶混杂,恶多少是有的,或者是恶做得多,善做得少。

恶做得多不要怕,只要今生不再做恶,恶缘断了,虽然是少善,少善也会开花结果。所以一定要断恶修善。

天作孽。犹可违,天命所做的不善是可以改变。我们修善积德就可以改变。“天”就是指天命,天命也就是“数”,我们一般讲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

‘自作孽,不可活’,‘自作孽’是这一生自己造作的不善。‘天作孽’是宿世的,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

这一世所得的不善果报可以改,这就是宿命可以改;现前造的罪业,那就没办法了。现前继续再造,你就不会改过。

过去有恶因,现在再加恶缘,必定结恶果;过去有恶因,现在断恶缘,虽有恶因不结恶果,这是一定的道理。

改造命运的原理就在“缘”上--“因缘果报”,“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没有法子改变,能改变的在“缘”。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犹可违”,但是自己不上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间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间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译文】孟子说:“〔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得到荣耀;如果实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如今这些人。非常厌恶屈辱,但仍然处于不仁之境地,这正好比一方面厌恶潮湿,一方面又自处于低洼之地一样。

譬如说我们种瓜种豆,瓜与豆的种子是因,不能把瓜子变成豆,也不能把豆子变成瓜;因是定数。我们今天想要瓜,还是想要豆,就在缘上加以决定。

我们想要豆,把豆的种子种下去,瓜的种子收藏起来,它就不会结果。

结果需要缘,缘有土壤、肥料、阳光、空气、水分等等,这些缘都具足,它一定会长得很好。

若不想要它结果,虽然有因,只要把缘断了,譬如瓜子放在茶杯里,放一百年也不会长成瓜。

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缘’。

假若真的厌恶屈辱,最好是以德为贵而尊敬士人,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国家无内忧外患,趁这个时候修明政治、法典。纵使强大的邻国也一定会畏服它了。

《诗经?豳风?鸱鸮》上说:‘趁着雨没下来云没起,桑树根上剥些皮,门儿窗儿都得修理。下面的人们。谁敢把我欺!’

孔子说:‘做这篇诗的懂得道理呀!能够治理他的国家,谁敢侮辱他呢?’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人们追求享乐,怠惰游玩,这等于自找祸害。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诗经?大雅?文王》上又说:‘我们永远要与天命相配行事,则福禄就会自己来。’

《太甲》上也说过:‘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正是这个意思。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