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可爱的老百姓 第二节 故事是不能深究的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可爱的老百姓 第二节 故事是不能深究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遵斌案与贺敏仁案除了钱数不同,其它方面都有着有相似之处。在陈正湘的信中我们得知:“朱(朱遵斌团政委)几次复信说总共五万三千多元,上缴分区四万,团里留下一万三千多,在晋东南招待开会慰劳伤病员等花掉三四千元,其余交团供给处保管。”

朱遵斌这五万三千法币合多少银元?据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经济室主任郑起东研究员测算,1940年法币尚未贬值,一法币相当于一银元,而当时的物价,每石米(约160斤)80元左右。也就是说,这可是实打实的五万多银元呢。

朱遵斌说:这“五万三千多元,上缴分区四万”。按照晋察冀边区政府统一财政收入,“罚没款及战争缴获等均为边区收入”的规定,朱遵斌所说的“分区”,应该是分区行署的财政管理部门。其余“团里留下一万三千多,在晋东南招待开会慰劳伤病员等花掉三四千元,其余交团供给处保管”,也就是说,一团尚余八九千元法币或银元的积蓄。

最后再次回到议论得主题:杨成武,一个晋察冀军区最强大的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围着这830元的几百元小钱折腾,值得吗?

结论:现在网站和报刊的编辑自己对历史都是一知半解的,所选的文章就只能当作“新编革命历史故事”看好了,只是不能当真。一当真就破绽百出。

1939年初,一分区消灭狼牙山地区的孟阁臣,这更是凭空发了一笔大财,仅金银财宝及大洋就缴获不下百万。用大车、驼子装了给晋察冀军区送去。晋察冀边区政府在五台山一座寺院建了夹壁墙,设置秘密金库,就是为了用这笔巨额的财宝作为边区银行发行自己货币的准备金。

1942年1月的晋察冀。需要有边区政府出资养兵9.5万人。按每人每年5石小米计算,全边区仅军费就需要47.5万石。而整个边区政府1942年的全年税收只有35.6万石。缺口达四分之一。此外还有优抗抚恤、赈济灾荒、借贷支出,都是一笔庞大的费用。

所以,边区政府一再强调要统一财政政策,收入由边区政府统一筹划,尤其强调罚没款及战争缴获等均为边区收入,禁止自收自支。也就是说,晋察冀边区政府急需各分区、各县区政府在财政收入上支援边区政府。不得在下面私瞒金钱收入,怎么会允许分区军队在底下进行金钱往来?

杨成武几万、几十万、上百万金银财宝大洋都见过,他又不是见钱眼开的小商人,他会为800多大洋动心?专门派一个指导员和参谋远程去取?取回来做什么?自己用?还是上交晋察冀军区?那为什么不通知捐助者直接通过平北分区政府交晋察冀呢?还要脱了裤子放屁。多一道手脚,自己派人去取,还搭上条参谋的性命。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黄参谋”是哪里的侦察参谋。

抗战期间的易县,在身边搞几千大洋不是难事。同样在1942年2月,马辉从一分区二十五团副团长调任二区队区队长。二区队的前身是龙华支队。驻地在紧靠着拒马河及涞水县的南城司一带,并不是个富裕地区。

马辉上任,先敲打了几个在伪政权和伪军里混事的富户,一下子搞到几千大洋。他用这些钱做本钱,搞“大生产”。实际上是贩粮食、棉花、食盐及百货用品进来,沿途伪军把守的岗楼“莫敢挡也”(当年叫开展供销业务、信用业务、运销和运输业务。连县委书记梁正中外出开会也借机搞运输,用挣来的脚费买了被褥,添置生活必需品)。

1938年我党晋察冀省委发出《中共晋察冀省委关于在政权机关中工作的党员必须遵守的条例》,1942年10月颁布《晋察冀边区惩治贪污条例》。再看一分区,俺们知道的,1939年秋杨成武、袁升平召开大会严厉处理两个红军营级干部私分500元法币的问题,1941年处理一团团政委朱遵斌的经济问题。一分区那些因经济问题被枪毙的这里就不一一提及了。在这个众目睽睽的严峻形势之下,杨成武居然敢为一分区收入830元这点小钱“亲自布置任务”,“以身试法”。这怎么可能?

红军,还有当时的八路军,是一支军纪非常严格的部队。而且严格到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地步。朱遵斌事件仅是事例之一,更典型的事例还有长征时期mzx的妻弟也因违犯军纪而被枪毙。

此事例来自《贺z珍的风雨人生》一书。贺的弟弟贺敏仁在长征中,被诬告擅自进喇嘛寺,拿了一千多银元,结果师部根本不听他本人的辩解,连向上级都没有报告,就被枪毙。事后,贺子珍听说了,她比那些师部的领导干部有头脑,她会思索,会分析,知道弟弟是个冤案。因为“一个最壮的挑夫,也只能挑七、八百块银元,他根本拿不走一千多银元。”而且,“他随身就是一个小背包,一条小军毯,真有那么多银元也没处放。”

看到这里读者们也就会知道,否定这一个人很难背负800块银元走路的根据,也来自《贺z珍的风雨人生》一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