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伪钞帝国 > 第0213章 布局

第0213章 布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晋位为燕王的李鸿章和楚王曾国藩,他们二人可愿意看到李卫国更加强大起来,之前他们就发现吴军在各地高价搜购铜,于是曾李二人暗中派人囤积,故意抬高价格,一方面是为了卡李卫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赚钱。

然而,随着马鞍山是一座超大型矿脉,盛产铜铁的消息泄露,曾国藩和李鸿章都坐不住了,一方面他们不甘心李卫国那么好命的得到马鞍山大型矿脉,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手中囤积的大量铜矿石和铜制品瞬间贬值,令他们赔钱了。

部署粮食战略的同时。李卫国自然不会忘记工业建设,尤其是军事工业,也是夺得天下的关键。

工业方面,李卫国没有改变现有格局,依然是以上海江湾为工业基地中心,规模逐步向外扩张,但不会出江南省,暂时也不会扩向其他各省。

因为李卫国很清楚,他控制的省份都在南方,矿产资源贫乏。不适合建设工业基地,一个上海工业基地已经很不错了。

随着吴军大规模扩军和收编几十万太平军,兵力的增加意味着武器装备的大规模支出。枪炮弹药的生产都比原来扩大了几倍,钢铁厂的原材料之前是从海南岛的石碌开采然后运输到上海加工,距离有些远,因为李卫国治下的南方没有更好品质的铁矿石,从欧美进口更不划算。

尤其是卫国式步枪弹使用的是铜,因为铜的延展性好,易加工、易切割,最适合五十年代的车床加工,所以被李卫国选来制造步枪弹。可由于国内的铜矿稀少。之前因为沪军的规模不大,所需铜原料可以从市场购买。但随着沪军转变成吴军。百万大军所需要的步枪弹可谓天文数字,平时训练的消耗。乃至将来的灭清战争爆发,都将需要更为庞大的弹药,这时,市场上的铜资源因为吴军的巨额缺口而价格疯涨,令吴军步枪弹的生产成本激增。

李卫国本想从江南省和浙江省迁移一部分老百姓补充江西省人口,可最终他派人调查一下民情发现老百姓根本不愿意,于是只好作罢。

不能从人口上下手,李卫国自能想办法提升农田的亩产量了。

尽管李卫国已经指派一批农业科学家进行杂交水稻等高产粮食的配种研发工作了,但短期内是不能指望的,而提升亩产量的手段便剩下了化肥一途。

好在李卫国有先见之明,早在十年前成立江湾工业区时,第一批工厂中就包括了化肥厂。当时江南省的老百姓都用农家肥,用不起化肥,李卫国也是准备利用化肥厂来掩盖吙药厂生产目标的。

当初的高成本,是因为化肥中的重要原理硝酸盐需要从智利进口,这年代没有百万吨大型货船,运输成本高,进口关税也高,导致最终江湾化肥厂生产出来的化肥成本高,老百姓用不起。

为此,李卫国跟英国签署了协议,暂时可以从英属印度进口铜矿石。不过从战略和军事上考虑,这不是办法,将来一旦跟英国人开战,铜矿石进口渠道将被封锁,对吴军造成影响。

如今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之前被太平军占领的马鞍山一带铁矿场如今可以开采了,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很快就会运到上海江湾钢铁厂进行冶炼,运输成本较之前从海南岛海运明显降低。

同时,马鞍山一带还有李卫国所知道的一座大型铜矿,也一并得到了开采。这样一来,不但钢铁冶炼成本大幅度下降,就连吴军兵工厂对铜矿石的需求也一并解决了。

马鞍山是唯一在长江以南的大型矿脉群,盛产高品质铁和铜,因此李卫国非常重视,迅速在马鞍山一带设置了军营,派军队驻扎,保护采矿场和运输航道。

然而,有利益的地方就肯定会引来战争,随着李卫国派人将整个马鞍山矿区占据,也引来了周边两大势力的窥视。

但如今十年之后,在科学院的巴尼特和惠更斯两位院士的帮助下,在李卫国的“神指点”下,利用空气来提出氮的设备最终研制成功并投产使用,使得江湾化肥厂不用再从智利进口昂贵的硝酸盐了,直接就可以用工业氮气来合成氮肥,甚至火药厂所需的硝酸原料也一并解决了,这两个巨大的用途令成本迅速降低。

不过老百姓还是不太习惯买化肥种地。尽管化肥的价格已经降到了老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于是李卫国想出办法,扩大化肥厂的生产规模,一开始先用财政拨款来支付化肥生产费用。免费发放给农民使用,如此持续几年。当农民发现化肥可以明显提高粮食产量时,意识到化肥的重要性时,再将化肥按正常价格销售,一切都好水到渠成。

舍得舍得,不舍怎么能得到。

在免除农业税和免费赠与化肥这两项政策的诱惑下,整个江南八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农民的耕种积极性迅速提高,使得李卫国的粮食战略格局得以完成。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