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奋斗在新明朝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挂冠而去

第一百四十五章 挂冠而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其后奸商奔走相告曰“官府已别无他法矣”,米价复涨至三两,府情哗然。

李推官怒极,聚府县衙役并守备兵丁数百,意欲强征米粮平市。

知府王公喝止道:“官府明抢,尔欲效南平贼乎”遂作罢。盖此辈奸商所靠牵连甚广,王知府老成晓事之故。

米价不抑,风波愈烈,又有北城纸坊雇工,以姚某等数人为领,广传文,纠千人叫歇罢工,以米贵之故请增薪资至每日一钱,纸行只允六分。所差甚多,数次相谈未果。

两方连日争斗不休,殃及无辜。李推官前至其中,厉声斥道:“前有府衙奸邪,后有粮商蠹虫,致米价腾贵民不聊生。尔等互为皮存毛附,皆受其害,何苦纷争不休”

王老知府这番话也是好意,在他眼中李佑任有千般的聪明机敏干练,但也离不了一个词:年轻。

譬如当前,李佑年纪轻轻刚当上实权七品官,也许是感到鲜也许是热衷权势感,或许又是名利心切,导致对于公事的兴致极为高昂。若只是积极性高还算正常,但李推官的表现明显有点过头,到了既苛刻又亢奋的地步。尤其可为佐证的是,他连女色都抛之脑后了——算起来以风流好色著称的李探花多长时间没有绯闻出现了?这正常么?

王知府三十年官场生涯,类似的年轻官员也不是没见过。于是一来担心亢龙有悔过刚易折,二来担心李佑较真钻牛角尖出现行差踏错。又想到现在府衙就两个官员,各自分理无数事务,真不能再少人了,忍不住出言开导几句。

此人毕竟读书少又出身卑微,缺了举重若轻的大家气度,王知府心中评道。

李佑则感慨道,世人都说做官好,为何我当个官如此繁难?

又道:“尔等无,薪资也谈不拢,本官为尔决断。如今以米价上浮为准,一两以上每涨一钱,薪资随涨一厘,不必定死,两相适宜,以为如何?可立碑刻以为信”

在场数百工民,无不悦服,俱颂李推官公明贤能。

王知府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李推官当天便出牌票,派衙役送到几个洞庭会馆和徽商业协会馆,召各大粮商一月二十八日至城隍庙共议粮价,因为这些年苏州府的米粮生意多是洞庭商帮和徽商在做。

二十八日,二十家粮商汇聚城隍庙,李推官驱逐无关人等,强封庙门,令诸商计议,半日无人言语。

李推官欲强抑米价,曰:“每石一两五钱。”

诸商不许,辩曰:“百货万物皆随行就市。米贵则请官府出仓平粜,焉有只言片语定价之理。”

又闭半日,请增五钱,李推官始放人出,门外等候人群犹疑不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