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恋千年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永乐不乐

第一百三十四章 永乐不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种谔时期,鄜延军是宋朝西路军里最狡猾最多变的一支部队。它往往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让敌人败得想不通。这里面情报工作是最重要的前提。可是换成徐禧当领导,风格就变了。当西夏人30万大军在边境向他们迅速移动时,居然事先一点都不知道。

只是,此时,上苍还将好运赋予了大宋。其实,永乐之战中,上天给了永乐城之战的宋军至少六七次机会,哪怕抓住一次,历史也会改写。第一次,就在这时的情报失误上。

宋军不知道西夏人到了,这时鄜延军的主力都跟着徐禧、沈括回到了后方的米脂城,永乐城里只有不到5000兵力,外加10多万的民夫,可以说是不设防。

上天给的好运就是西夏人趁此机会,全力突击,攻破永乐城。这样战争早早就结束了,宋朝虽然亏本,但不伤筋动骨。

不过可惜的是,之前五路西征时种谔战无不胜的表现太扎眼了,鄜延军的战斗力、危险『性』,让西夏人明知道有机会,也不敢随便进攻。他们潜伏在无定河的西岸,小心地窥探着永乐城的动静。这样,他们无可避免地被城里的宋军发现了。

永乐城现在并没有因为域名永乐而快乐,相反,郭逵的忧虑是对的,永乐是相当的不乐。

现在,永乐城盖出来的只是主城,还有一系列的附属设施,比如邻寨、水寨等都还在施工中。徐禧留下了曲珍、景思宜两人继续干,他和沈括带着一大批高官回了米脂。

他们刚走,西夏人就来了。

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西夏人会容忍宋朝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盖了这么大一座城,连续施工40多天了才有反应?说来这真是个冷幽默,是西夏人的情报出问题了。

他们最先得到的情报是李宪从熙河转到了泾原,要在原来是刘昌祚的地盘上大打出手。为了防备这位西征时全胜战绩的宋军主将,西夏掏出最后一点家底。他们动用了6个监军司兵力,唯恐不够,在民间争兵时达到十丁抽九的程度。

第一个好运被扼杀,守城部队派人向米脂城紧急求援。

此时,不说西北现场,就是千里之外的宋都汴京,西夏人30万大军在边境向徐禧移动时徐禧不知道,但边防的警报却被一直关注西北军事的皇帝赵顼重视了,他认为西夏军既然进行了全国动员而筑城期间却没有军事行动,必定是在准备宋军城池竣工撤军后采取行动,要求加强戒备。

而徐禧这种在皇帝面前会点头哈腰的人外放时绝大多数都是些阳奉阴违的人,徐禧不理会皇帝的要求,认为西夏筑城时不敢进攻现在城池完工就更不敢了。

等到大将曲珍一再急报徐禧才信以为真,于是仓促的拼凑了2万五千名士兵前去救援,沈括认为3万人马对抗30万敌军根本守不住提出放弃永乐立即征集军队反包围把永乐成为围住西夏人的牢笼。高永能兄弟高永亨也认为城中无水源难一坚守。徐禧不听却非常轻敌,还认为沈括也去会抢了自己的功劳,就凭借皇帝的信任让鄜延行营大当家沈括留守米脂,二当家种谔留守延州,大将高永亨押入大牢,自己带兵去了永乐城。终于一场宋夏帝国间的大决战因此要大爆发了。

当时,情报战中,在西北,最先接到信息的是大将高永亨,他的哥哥是鄜延军中排名仅次于曲珍的高永能,两兄弟在西征的无定河谷一战中都起到了决定做用。这样的人,在军中的威信足以得到尊重。

就算是全民皆兵,也已经挤干榨尽了。他们一共凑齐了30万兵力,带足了100天的粮食,向宋朝的泾原路集结。结果空等了40多天,李宪一点动静都没有,这边永乐城却建起来了。

徐禧这里不听劝告执意在元丰五年八月出兵修建永乐城,宋军动员兵力步骑八万民夫10多万,李浦担任前军指挥吕整为副将,曲珍为中军指挥高永能为副将,后军王甚为指挥官景思宜为副将。经过十四天后,耗费30万工的永乐城终于竣工,城池“三面阻崖,表裹山河,气象雄壮”起名“银川寨”。徐禧命令年轻的勇将景思宜和老将曲珍带领4千人镇守。

横山地区出产战马,土地肥沃,横山各部落骁勇善战,也是西夏的天然屏障,宋军一旦得到便可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因此横山有如西夏的生命线,如今宋军的永乐城严重威胁了西夏的横山要地。

西夏感到了局势的严重,真是摁下葫芦起来瓢,再也耽误不起了,在筑城由于宋军兵力强盛多达八万所以不敢动弹,而宋军退走后,全军立即开拔向鄜延路靠近,要一举拔下永乐城这根钉子。[]恋千年134

而在这时,一向威名赫赫的鄜延军变得奇怪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