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化工帝国1980 > 第261章 验收成功

第261章 验收成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错!”听到这里,陈志涛顿时眼前一亮,随即说道:“当初我们研发芳纶纸的时候,可能就是这个问题!”

另外此时的生产线电子控制面板指令非常的简单,所以即便是使用很落户的芯片,其实也是完全够用的,毕竟这种设备只是处理一些简单的指令而已,和电脑所需的那种强大运算功能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这个生产线还挺先进的。”孟广明说道。

“其实这个控制面板是我们团队的刘思颖同志研发设计出来的,制作是无线电一厂完成的。”许强又补充了一句。

“嗯,不错。”孟广明点点头,随即继续观察着生产线的运行。

“许强,你这个混合溶液中,对苯二甲酰和对苯二胺的比例是多少?”陈志涛忍不住问道。

从项目一开始,许强就把这条生产线设计的趋于半自动化,包括一些关键性的工艺,也是尽可能的做到电子自动化。

所以在整台生产线的关键设备上,安装了很多的压力探测器和温感探头,这在这年头的设备中是非常少见的。

电子设备的增加,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设备可靠性会降低,毕竟零部件多了,隐患也就会增加,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整套生产线的成本。

但是许强和负责设备具体设计的何永红不管这么多,从一开始,许强就没打算节省经费,而何永红是部队的机械师,只追求设备的精密和稳定,同样不在乎成本,所以到了最后,整套生产线的最终造价高达九百多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芳纶纸的加工工艺中,对于温度和压力的控制需要非常精确才行,否则的话,会影响到最终芳纶纤维的长短和强度,这是许强绝对不会允许出现的事情。

作为国内化工领域的泰斗级专家,向一个年轻技术人员请教在外人看起来似乎有些‘丢人’,但陈志涛实在是太想知道芳纶纸的具体生产工艺了,所以才会不耻下问。

“比例是1:3,这在我的工艺手册中有详细的配比参数,这都是经过多次实验后得出的最佳配比。”

“我怎么感觉1:4.5的配比最合适呢?这样沉析出来的纤维,无论是长度还是强度,才应该是最佳的吧?”陈志涛又问道。

陈志涛一直都在暗自对照十年前他参与芳纶纸研发的各项参数,他到现在还是不清楚当初自己项目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

“1:4.5的比例确实不错,但那只是在常温下的表现,而我的这套工艺中,前段温度在80℃,相比常温,化合反应更剧烈,这种比例会造成苯二铵的残留。”许强顿了顿,接着说道:“而在后段工艺中,混合溶液需要加热到200℃以上,由于温度大幅增加,其中残留的苯二铵会出现扭曲变形,导致分子结构变化,影响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效果,最终做出来的芳纶纸强度会很差,甚至不到设计参数的三分之一……”

“怎么才这几个工人?”

看到生产线上一共才十个工人,其中一半还是上料的搬运工,孟广明忍不住问道。

“这是一条半自动生产线,所有的工艺程序我们都已经提前进行了设定,另外还简化了操作程序,很多工序,都是一键完成的。”许强说道。

在这条生产线的部份设备中,许强也采用了一些微电子控制面板,这些控制面板,都是上海无线电一厂生产的。

其实这个年代国内的微电子技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差并不大,早在1979年,上海元件五厂与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就能够生产8080八位微机处理器,而这款产品,实际上是仿制美国Intel公司1974年生产的8080处理器,从这样来看,此时国内的微电子技术,和美国也只有五年左右的差距。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