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乡村教师——心灵的驻守 > 十、初遇矛盾

十、初遇矛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咱们开展教研活动就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发展相互成长,咱学校老教师有丰富的经验那是咱学校的宝贵财富,更应该和大家共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也能从中学习学习。”

“校长,学校以后有什么活动和好想法直接通知老师得了,不用和我商量,我脑子有点问题,愚笨腐朽,也挤不出什么好点子。”于成名立竿见影变换了口气和脸色,扭头走了。

杜晓明心情一落千丈,他反思了一下方才所说的话,却找不出那点伤人的话,心里有一种预感:这个领导在工作中是帮不了自己了,别对抗就是万福了。

教研活动如期进行,杜晓明在开场白说:“时代的发展特征决定教师研究必须走上时代发展的舞台,科技信息化呼唤人才现代化,人才现代化需要教育优质化,教育优质化依靠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催生研究性教师,教学研究不是神秘的事物,也并不是虚无缥缈,它的发展有其相应的成长支撑,有其生根发芽的土壤。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它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它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的工作,更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的追求与探索。作为我们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是颇在眉睫的事情,学生教不好家长是要骂娘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短期突围,又要做好长期谋划,针对开学来我发现有些学生上学期基础都不扎实,例如一年级连拼音都没弄懂,二年级怎么能够跟的上,所以我们必须负起责任俯下身子,站在学生长远健康成长的角度,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特别是差生,尽管他们有基础上的差异,智力上的差异,性格上的差异,但他们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细心了解,耐心指导,教育的功能在于把学生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今天的教研活动就是《如何做好本班学生的培优补差工作》,希望全体教师联系教学实践,畅所欲言。”

杜晓明环视了几位教师,于成名翘着二郎腿很均匀的颤抖着,悠然自得的看着天花板,王骏毅头埋在桌子下面,似听非听的样子,其他几位教师也都显得若无其的样子,在大家畅所欲言交流的时候,只有刘银凤和黄朝阳贴近教学实际举一反三交谈了自己的做法和看法,其他几位教师都是和于成名一个语音模式“他们讲的很好,我没什么经验,以后加强学习。”一个个死猪不怕活水烫的样子,让人感觉滑稽可笑。

学校的工作关键在于执行,执行需要得力的干将,而于成明这位干将却总呛得让人倒噎气。

开学第二周周一下午课外活动,杜晓明让于成明通知全体教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如何开展“培优补差”工作,于成明当时便拉长了脸:“我最烦形式主义了,整天搞一些繁文缛节,开一些这活动那活动,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却在浪费广大教师的青春,咱们农村教师够忙的了,作为领导应该设身处地为一线贫苦百姓着想,想想如何提高教师的福利,如何为广大教师减负。”

杜晓明反唇相讥:“那你说教师不搞培优补差了,那差生永远差下去,教学质量如何提高?”

“教学吗,就像喂猪,猪食倒进槽里,他爱吃不吃,不吃饿两天自然吃,差生永远是差生,有些时候并不是教师决定的,那是他父母基因决定的,你想一个班学生教师上课是一样的,而最后成绩却参差不齐,关键是看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教一个差生所费的脑细胞相当于十个优等生,有些时候一点效果都没有,所以教师只要课堂下工夫,对于培优补差都是次要。”

“粮荒一季,学荒一世,培优补差关键是查漏补缺,对于课堂上的遗留问题给予及时的补充和巩固,孩子交给我们就得为他的终身负责。”

“终身负责!?”于成名轻蔑一笑说:“你这是在榨压老师和学生,让老师和学生牺牲课外活动时间去培优补差,纯粹是一个应试考试的管理模式,素质教育怎么在农村全都变异了呢?”

“你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吗?学习文化课知识同样也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一个连a、o、e都学不好的人他的素质能好吗?”素质教育在2000年全国提的非常响亮,而许多学校和教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大力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学音乐、绘画等,而忽略了文本知识,这一点杜晓明有清醒的认识,作为农村小学首要就是学习好课本最基本的知识,在平时教学外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安全教学,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掌握生活和生存的技能,这才是农村学生最实惠的教育模式。

“可你知道教师是怎样培优补差的吗?将培优补差记录完善的天衣无缝,应付学校的常规教学检查,你应该多了解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于成名又将话题回到主题上。

“那学校更应该做好引领、研究和督导,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有些教师巴不得天天不上课。”

“咱学校大部分都是老教师,都有丰富的经验,有些比咱还丰富和老练,还用什么引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