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七十二沽风情录 > 第四十二章 查家父子

第四十二章 查家父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冤枉!”

“儿这两年在税关上虽说一帆风顺,但做这书办终无出头之日,而且薪水不多,家中用度日增,所以孩儿也想随着张大哥去经营盐业,也可以多挣一些,免得母亲为日常用度发愁,而且也可以为日后参加科举备些积蓄。”

查母听了点点头说:

“儿啊,你已长大成人,可以自立了,如果你认为此路可行,就尽管拿定主意去做。为娘只盼你能平安无事就好。”

“是,让母亲操心了,我与汝作兄相识已久,深感其为人坦诚,办事可靠,为可信赖之人,随他去做生意也是他的一片好心,他也是有意要扶助我一下。”

得到母亲首肯,次日到税关上辞去书办的差事,来到张霖手下充盐伙,学做盐业生意。先是随张霖各处奔波,由海边盐场到盐运使衙门,又奔走张罗食盐的远销。

这查家祖上本是江南人士,明万历末年,有一支北迁,落户在直隶顺天府宛平县,谓之北查,江南查氏谓之南查。

查日乾为居宛平之第五代,幼时父亲早故,家境衰落,只好随母来到江苏仪征,投奔当时任仪征知县的姐夫马章玉家。在马家读书学习至十七岁,由马章玉托人推荐其到天津关谋了个差事,遂奉母来到天津在税关上任书办。

日乾性情耿介,极有心计,善于谋划计算,倒是做生意的好手,在天津关当了两年书办后,结识了天津业盐巨商遂闲堂张霖。

这张霖字汝作,号鲁庵,自祖上经营盐业,至张霖这一辈已成津门巨富,张霖年长日乾六七岁,看日乾办事稳妥可靠,又精于谋划计算,二人又性情相投,有心将其拉入旗下,日乾也觉当书办收入微薄,无甚出息,生活有些窘迫,早有心换一个更好一些的差事。这样经张霖一说即成,但他还是对张霖说:

“小弟正有此意,只是家母在堂,此事还需禀过老母,得首肯才行。”

一年后,张霖与日乾商量,让他替张霖经管京师食盐生意,除了每月的三十两薪水外还可得一些销盐利润分成。不过两年,日乾对京城食盐生意经营之道已是轻车熟路。张霖也是有意帮助扶持日乾,看日乾精明强干,善于经营,于是放心将京师一万引的食盐专卖权以承包方式交给他,也让他能多得些利。每年只需上缴五万两,余利尽归日乾。日乾年轻气盛,肯于吃苦,做生意又十分精明,经过他精心调度,精打细算,一年下来除上缴的五万两外,自己竟获利十万两。当然也脱不开盐业行内的俗规,虽说是一万引的食盐销售额,实际又多带出五万引,这五万却是未上税的,自是获利丰厚。

如此只几年功夫,日乾就获利几十万之巨,遂成巨富,在京津两地置下产业,在两地之间来往,经营盐业。又成了亲,妻子为他一连生下三个儿子,长子为仁,次子为义,三子为礼。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又延聘名师教导几个孩子。

悠忽已到中年,不成想赶上一桩祸事。原来是张霖在江南与其他盐商起了争执,被人告发,说是张家业盐在盐引中夹带私盐,此时张霖仕途顺利,已是福建布政使署云南巡抚。既然有人出头告发,遂被都察院御史老爷们参了一本。皇上让内务府查究此事,果然发现确有夹带私盐之弊,而且牵扯到日乾在京城的盐业生意。上奏皇上,旨下,着即将张霖革职拿问,追补盐税。日乾也为此入狱,官府责令查家补缴盐税银二十五万两。

直到康熙四十八年,四年间已缴银二十万两。日乾老母已年过花甲,日夜挂念在狱中的儿子,狠狠心,要上达天听出头救子。

到了京城,闻听皇上去了热河,遂又跟寻到热河,在途中正遇圣驾,日乾老母跪在路中,双手高举呈状,高呼:

张霖点头表示赞同,

“理当如此,天行弟乃至孝之人也。”

查日乾回去禀告母亲,老母问:

“这两年你在税关上干的挺好,不知你为何要去做生意?”

查日乾对母亲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