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官商 > 第二百九十八章 国策

第二百九十八章 国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东叹道:“可惜老夫垂暮。否则倒真想亲往闽浙一趟。眼见为实。”

冯虞笑道:“无妨。大人自遣心腹往福建暗访。看看国城可有虚言。”

李东阳道:“这是自然。不过。通商便通商罢了。吕宋那边又是怎么说?”

冯虞笑道:“自古对外兴兵皆是劳民伤财。故而史书多视开疆拓土为穷兵黩武。阁老可曾想过。打仗也是能赚钱地?”

李东阳一脸惊讶。看那神情。显然是不信地。

东阳问得突然,冯虞便是一,随即答道:“是!”

“好,好大~”

“于国于民皆大有利,国城在所不辞。//wWW、QВ5.CoМ\\”

“福建一地不过特例。放眼全国,农桑为衣食之本,耕稼劝则农桑得崇,而弃本逐末者不得纵。如此,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

“阁老,历代无不重农抑商,为何民变历代不息?可见,抑商未必便重农,重农未必便兴农。相反,前宋农商并兴,国未亡于内乱,国用也不曾不足。周书云:‘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可说是一言中的。”

“本土作战。自然是亏本地。就算打赢了。也是生灵涂炭。若是能将战火烧至敌境。则大不同。第一。以战养战。粮草耗少。二来。打了胜仗。名正言顺让对手赔付战费。就如此次与鞑靼和谈。往兀良哈部大掠粮草牲畜缴获无算。和谈中又索回河套之地。若不是要地。讨要他几十万两金银或是十几二十万匹良马那是手到擒来。”

李东阳哂笑,“你这不是勒索嘛?”

“正是,打了胜仗,自然是咱们说了算。”

“如此有违恕道,虽得了好处,却与敌结怨,非是长久之计。”

“用贫求富,农不工,工不如民有定数,假使人人趋利逐末,何人还肯踏踏实实事农桑?”

“阁老差矣。一来,开国以来,丁日兴,反是田地有限,加之豪门兼并日甚,朝廷无力遏止,年复一年流民日增。若是不想法疏引,日后必为国之大患。二来,商贾于国之利在于通有无。我大明地大物博,各地出产不均。欲民用不困,便须通有无,以厚商而利农。反之,行商欲得利,便要多贩物产,则农桑所出便有去处,这便是厚农而资商。上古人少地薄,故有农商相克之虞。如今我大明地广人稠,时势易,则农商互补。”

看李东阳沉不语,冯虞又说道:“再说了,如今江南稻米产量极大,年年北调漕粮堆积如山,霉变无数。反是银钱不足用,如何一味抑商?”

李东阳道:“退一步说,即便是改为农资商,我大明物产充裕,又何必非要开海禁?”

冯虞道:“阁老只说我大明:产丰裕,可朝廷所用,有多少来自海外?随意列举一二,波斯琉璃、南洋香料、嘉令珍珠、三佛齐象牙、高丽参等等。这些海外财货,原本多以朝贡输入,但自正统以来,国势大不如初,入贡之邦日稀。弘治年间,番舶自广东入贡者,惟占城、逻各一次而已。相反,每年三省海商自海外贩入无数米粮、白银、苏木、胡椒、犀角、象牙诸货物,皆我大明所需。又将丝布、瓷器、茶叶、糖、纸等等中华物产输出,引得东南各省农工兴盛,百业发达。富家征货,固得捆载归来,贫者为庸,亦博升米自给。岂不是农商皆利?”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