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世祖 > 第93章 来自地方的声音

第93章 来自地方的声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于其他道州,同样也有话说,当然,这些地方,其实也清楚,安东毕竟有其特殊性,不可能变成常例,朝廷也不可能对其他地方,尤其是核心统治道州放任。

但是,讨价还价嘛,总要让朝廷听到他们的声音,知道他们的想法。像安东那样,他们不敢奢求,但其他地方,还是有些商量的余地。

已经升任剑南布政使的张雍就提出,希望朝廷能够酌情降低一些剑南地区的税赋。自从川蜀平定之后,当地对朝廷税赋的上缴,就始终是足额足数的,也只有遇到灾害之时,才会有所蠲免。

过去一段时间,川蜀每年给朝廷上缴的税赋,能占到全国两成以上,这实在是一个庞大的比例,同时也意味着川民的疾苦。

后来,朝廷也酌情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使之趋于合理,这才减少了对川蜀的压榨。但即便如此,川蜀每年的贡赋,仍旧是排在天下道州前列。而从西南地区来看,也只有剑南被朝廷看得最紧,没办法,谁教西南地区就你剑南道富庶呢。

对于边地的开拓,大汉从来没有放弃过,但从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达到安东地区的程度。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朝廷在政策上的宽松限制,包容对待,其他地方,没有这样的投入,也没有这样的优待。

而有安东这个例子在,其余道州的官僚们,怎能没有想法。同样是大汉治下,同样是刘皇帝的子民,怎能如此区别对待。

从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朝廷宁愿花费代价,去开拓安东那种蛮荒之地,为何不稍降恩泽,照顾一下他们。把那些人烟稠密、气候适宜的精华之地,发展得更好,不是更有益处吗?

至于其他穷僻地方,那更是一副嗷嗷待哺的姿态,比如云南、黔中、广西、榆林等道就是如此。而似安西、安南这样情况与安东相似的地方,那就更有话说了。

比起安东,安南经营更久,虽然地处偏远,但那里不论是气候、环境,还是土着的驯化问题,都明显要好于安东。

张雍在西南为官,也有十来年了,从成都知府到剑南布政使,自然有了感情,有了自己代表的利益集体,也想要为剑南的百姓某些福祉,扬一下名。

而十多年的发展下来,安南已经能够正常向朝廷贡献钱粮税赋,当然,这是带有一定殖民色彩的,但也可窥其潜力。

如今的安南布政使是李守节,辰阳侯李筠之子,他属于军转政,镇守安南多年后,就地转任布政使,一直到如今。

广政殿上,李守节就细致地摆出安南地区的情况与发展潜力,希望朝廷能多加支持,并且就安南每年能向朝廷贡献的钱粮税赋画了个大饼。

安西也是一样,那里虽然地处偏远,但处于东西方交流的要道,依靠着丝绸之路,是根本不怕穷的,也就是常年的战争下来,人烟少些。

但即便如此,随着大汉西部局势的安宁,与黑汗国关系的改良,大汉与中亚地区的贸易通道也彻底打开,并且日益繁荣,因此,安西地区也是日显活力,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