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官家 > 第213章 经济建设座谈会(五)

第213章 经济建设座谈会(五)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家禁不住有窃窃私语起来。

貌似刘伟调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就是有一点不好,见效慢了。成龘立这样一个统一的能源公司,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方方面面需要协调的利益太多,还有人员的安置也很令人头痛。半年之内能立起个框架,一年时间能勉强运行,都要算是效率极高。而且这个还需要县委县政府两套班子完全协调一致,只要人心不齐,就很难办成。

如同刘伟鸿所言,这个能源公司要两年之后才能开始真正产生盈利。两年,对于在座的干部们来说,尤其是对于邓仲和,似乎是太久了。出政绩这种事,当真是“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也许费尽心神将这个能源公司搞起来,上级一纸调令,就跟他邓仲和没什么关系了。为人作嫁这样的事情,不是每个干部都愿意做的。

刘伟鸿也很清楚,流官制是造成各级政府“短视”的主要原因。政府的发展规戈j,通常只做个两三年,真正管用的,只有一年。

至于报告上写的,十年规戈·,、远景规划,基本也就是说着好玩。报告者这么一说,上级领导也就这么一听,谁也不会当真的。

什么证券市场股票市场,怎么都听不懂了?

无论证券还是股票,在当时的国内,绝对还是新鲜名词,在座的干部之中,听说过的都没几个,更不用说全面了解了。就算在江口市,股票也需要以“摊派”的形式发下去,发动党员干部主动认购,起模范带头作用。

现下在林庆县说股票,也难怪别人满头黑线了。

“你的意思,是集资?”

邓仲和问道。

到时候你都不知道去了哪里,谁还会把你制定的所谓远景规划当回事?

但他又不得不说。就算县里的经济发展规划,不能完全按照他的意图去办理,能够影响到一点,那也是好的。刘伟鸿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比邓仲和他们高明,他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多了二十年的后世阅历。而他现在说的这些,基本都是经过验证的,行之有效。

邓仲和双目微闭,似乎也在仔细考虑刘伟鸿的提议,约莫半分钟之后,邓仲和双眼一睁,说道:“刘书记,还有什么建议吗?”

刘伟鸿点点头,说道:“可以这么说,但严格来说,应该是借款。

向私人借钱。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先成龘立一个统一的能源公司,将县里主要的煤矿和其他矿山企业都整合进去,调整内部结构,以今后的收益做担保,向社会融资。这个操作难度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只能做备用手法,而且向社会募集的资金,比例不宜太大。不过,这是个基础。我们先把这个能源公司成龘立起来,运作一两年,等国内的股票市场正式开放了,争取上市融资。到那个时候,钱就不是问题了。”

又是这听得人糊里糊涂的“股票市场”。

米克良忽然又说道:“面向社会融资,和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有什么区别?”

“有的。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是将所有权分割了。面向社会融资,所有权不会动,只是借款,到时候连本带息都要归还的。我认为,这个才是长久之计。估计国家很快就会提高媒炭和有色金属的价格了,用不了两年,这个能源公司就能开始源源不断地盈利,成为我们林庆县真正的财政支柱,而不是名义上的经济支柱。到那个时候,政府就有充足的财力,搞各项基础建设,集中投资搞其他的大项目,整个县域经济就能全部带动起来。我们夹山区,现在就在进行这个方面的探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