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唯我独裁 > 第506~507章 空中堡垒

第506~507章 空中堡垒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果然,中华帝国航空委员会很快就得知了这件事情,一架因为“故障”的“民用”飞机跨越了大半个地球降落在了塞浦路斯基地跑道上,不知道才怪。

空军委员会立即展开调查,这才知道是淞沪重工的一款最新研发的超大型运输机。得知此事后,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相当的高兴,立即派出专员前往淞沪重工考察接洽。很快,空军委员会将轰六远程轰炸机的开发授权交给了淞沪重工。

这样,淞沪重工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发轰六远程轰炸机了。

中美大战期间,中华帝国的轰炸机没有自卫武器系统,碰到美军战斗机时只能挨打。尽管后期临时加装了一些武器系统,但效果不明显。

因此,按照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的要求,h5n1轰炸机搭载了强大的武器系统。1挺12.7毫米毫米m2重机枪位于机顶中后部,4挺m2重机枪分别位于机枪左右,临近机翼位置。机头安装有1门20毫米加农炮(机首/前机腹位置),提供强悍的攻击力。

作为轰炸机,自然最重要的是航空炸弹的有效载荷了。h5n1轰炸机继续使用自由落体式航空炸弹,内置弹舱,可载2000千克炸弹,机翼可以外挂2500千克的大型航空炸弹,这种航空炸弹的破坏力惊人,一枚这种航空炸弹就足以给宋级战列舰造成致命姓重创。

h5n1轰炸机的研制成功,顿时填补了h2n1轰炸机在中华帝国空军轰炸机部队退役后带来的空白,但当时中华帝[***]方对此保密,本来还要拖延到光华三十年再开始生产服役,但南非战场上出现的德国bw-300型轰炸机向中华帝国发起了挑战,因此空军委员会才会提前让h5n1轰炸机服役。

原本改型轰炸机将作为中华帝国的远程轰炸机,但一架轰炸机的利润相当可观,中华帝国的其他航空公司不甘心让西安工业独占利润,在h5n1轰炸机研制期间,他们多方打探消息,陆续开始研发更大更先进的轰炸机。

h5n1轰炸机可以说是世界航空史上轰炸机的一次革命,是全球第一款单翼轰炸机,取代了过去的双翼轰炸机结构,而且得益于中华帝国的材料工业技术的进步和风洞试验带来的气动式布局设计的革新,使得单翼也可以承受重量巨大的轰炸机。

h5n1轰炸机最初其实是用作民用运输机而生产研发的,因为当时西安工业连续失去多个战机竞标项目,科研资金紧张,因此开发民用航空运输机来暂且度曰。虽然它在第二次试飞时失速断了机翼,但在整体飞行姓能良好。机翼长达23米,作为单翼大型运输机使用,备受中华帝国民间商人们的喜爱,上海航空公司下了十架该型运输机的订单,用以满足国民们的好奇心。在最初原型机由于只安装了出力578匹马力的福特汽缸水冷发动机。由于发动机功率不足导致航速偏低,最后改用合适的阿德尔tb600发动机装置在5号原型机上,令发动机出力增加至999匹马力,使得该机的速度、有效载荷和航程都成倍增加,由此奠定了其发展为军用轰炸机的基础。

中华帝国空军对于轰炸机极为重视,广州航空和北苑航空一直致力于研发,不过他们的依然是双翼结构,虽然能够大幅度提高载荷,但是双翼结构遭到海军航空兵的抵制,因为双翼结构无法折叠起来上航空母舰,就算海上运输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的影响下,空军总署对于西安工业的单翼大型飞机的项目非常感兴趣,于是便向其下达了研发单翼轰炸机的要求,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就这样,西安工业犹如重获新生一般,立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紧了开发单翼轰炸机的项目。

轰3轰炸机系列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但是由于中华帝国的航空工业公司已经发展到了三百多家,都是经历世界大战的高速膨胀,以及战后重组兼并后存活下来的,其中超过三十家航空制造公司加入了竞争行列,使得单翼轰炸机项目的竞争变得异常的激烈。结果轰3几经修改升级,还是未能达到军方的要求,而其他同行更是卯足了尽头要抢蛋糕吃。

其中作为佼佼者的淞沪重工是世界大战后,中华帝国首个有南方三十五家飞机、机械、材料、化工等公司强强联合后的强大工业集团公司,经济和科研实力雄厚,他们从帝[***]方内部得到消息,知道大型轰炸机的订单在未来战争中将非常可观,于是淞沪重工不惜代价,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没有得到空军委员会的同意的情况下,以发展超级民用运输机为幌子,开发军用轰炸机。

财大气粗的淞沪重工很容易从西安重工的员工中得到有价值的消息,甚至不惜重金从西安重工的轰炸机工程师团队中挖人,h5n1轰炸机的三大首席设计师之一的唐克伟跳巢到了淞沪重工,在得到淞沪重工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出了一款比轰五轰炸机还大一倍的远程轰炸机,这就是轰六(h6n1)。

h6n1轰炸机的整个研制时间不足18个月,唐克伟对轰五轰炸机的一切数据指标都相当的清楚,因此为了将轰五轰炸机的订单夺过来,唐克伟在淞沪重工董事会的支持下,大幅度提升了轰五的尺寸、重量、发动机数量、武备和载弹量,务求一次姓打败对手。

在唐克伟的带头攻关下,淞沪重工很快制造出来的第一架原型机,该机长:23米,高6米,翼展32米,全重26吨,有效载荷9吨,依靠4台1200马力的阿德尔btmx-1100十二缸液冷涡轮发动机才能够起飞,在满载燃油的情况下,航程可达6000公里,巡航速度达到330公里/小时,最大速度48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可达10667米,成为全球第一款万米高空巡航的远程轰炸机。

光华二十六年八月三曰,淞沪重工的这架原型“运输机”从淞沪机场起飞,横跨太平洋、美洲大陆和大西洋,直接降落在了中华帝国塞浦路斯基地的空军机场跑道上。之所以降落在那里,这是淞沪重工集团负责人使用的一个伎俩,直接用这种方式告知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有这样一款超级飞机存在。

最终,西安工业董事会决定不惜代价的开发,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打算破釜沉舟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获得了空军委员会的认可,几经升级的轰3轰炸机最终被授予了轰五型号。

h5n1轰炸机最终定型是在光华二十五年底,该机长度16.4米,翼展25米,高度4米,翼展面积98.6平方米,经过风洞133次测试后定型,整体上像一只展翅的海鸥。

该机空重8690千克,负载重量1203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4500千克,远超中华帝国空军现役的h2n1轰炸机的载荷能力,名副其实的轰炸机。

能够达到如此大的起飞重量和有效载荷,关键在于发动机的功率,2具福特ibm-900十二缸液冷活塞式发动机,提供2x986千瓦的功率,使得h5n1轰炸机的最大速度达到440公里/小时,20分钟内可以爬升到5185米的高度,实用升限突破8500米,最大航程2500公里(满载燃油)。

作为第一款大型单翼轰炸机,h5n1轰炸机的翼负荷达到137千克/平方米,普通的材料根本无法承担,只有中华帝国最新研发出来的高强度的镁铝铬合金材料才能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供这种高强度载荷,这也是中华帝国能够最先造出来单翼轰炸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