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非洲创业实录 > 第527章 东英(印)贸易

第527章 东英(印)贸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东非和德国,美国可以说是英国工业发展最大的敌人,前者靠着和英国殖民地贸易发展顺风顺水,后两者靠着山寨产品偷英国的背身。

而英国人力成本又比较高昂,岛国物价也比较高,其实英国物价并不算太高,但是明显无法和大陆国家相比。

所以英国工业被后发工业国家超越是一股不可逆的潮流,还不如大力发展金融业,毕竟现在世界的商业渠道在英国手中。

东非之所以可以偷家印度还是吃了位置上的红利,英国虽然是印度的宗主国,但是这改变不了,英国本土距离印度的距离是东非的两倍左右,而距离印度最近的工业国家就是东非。

而印度又是英国殖民版图中最大的一块经济实体,所以东非自然不可能对印度市场的存在视而不见,想尽办法开发印度市场。

英国本土实际上没有多少东非需要的资源,反而是英国的殖民地,很多原材料,东非需要进口,当然绝大部分原材料不是东非没有,而是英国更有性价比。

就比如东非沿海城市从印度进口煤炭,铁矿和木材等大宗商品,作为工业发展的原材料,反过来又通过桑给巴尔商人向印度倾销钢铁等工业产品。

东非和印度的贸易额年年增长,英国对东非的制裁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反而让英国本土企业丧失了不少东非的订单。

英国限制印度的工业发展,使得印度的经济依赖于原材料的出口和英国的工业产品。

印度的经济依赖于原材料出口,所以英国殖民地官员为了创收必不可免的多出口一些原材料,以前是没有买家,而东非这个印度洋区域附近东非这个消费能力水平最高的国家出现后,二者自然“郎情妾意”勾搭在一起。

在交通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双层进攻之下,印度和东非的进出口贸易成为东非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可能超过东非对远东帝国的贸易量。

而东非凭借低廉的商品价格,向印度输入工业品,这些官僚又转手卖给印度富人群体,二者实现了完美闭环。

至于制裁法案,那是英国的制裁法案,和我大印度有什么关系,印度女皇是维多利亚?那好吧!还是有关系的。

但是当白花花的钞票流入印度官员的腰包后,他们就心安理得了,至于卖国,那是不存在的,毕竟英镑上印的可是伟大的维多利亚女皇。

印度殖民地官员是典型的两头赚,东非进口印度矿石和资源的大头流入资金流入他们的口袋,而向印度人贩卖东非的工业品,又能从印度人手里榨干一笔财富。

而付出的代价无非就是印度人的血汗,而印度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所以这种好事上哪去找?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