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二百零八 读书改变命运

一千二百零八 读书改变命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在印刷术问世之前,郭某人还需要这些在中央的已经被笼络和控制住的顶级精英们为他出点力,好收拾那些地方上蠢蠢欲动的人们。

县官不如现管啊!

大科考时代,就算你爹是内阁首辅,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自己要是没有功名,不是庶吉士,那一样别想进入内阁,别想得到正规出身的科考官员们的承认和接受,别想掌握最高权柄。

你会被一直鄙视。

这就是科举相对于察举而言最好的地方啊。

就算它僵化,就算它搞裙带关系,就算它各种不合理,可是,它的公平性是察举远远不能相比较的。

只有走科考道路的才是最优秀的官员,才是可以承担大任的官员,走荫封道路的都是没卵用的官员。

官场上会自发形成一些潜规则之类的规矩。

比如明朝庶吉士的存在,只有一甲前三名和其余少数大选之年的幸运儿可以成为庶吉士。

而将来若要进入内阁成为阁老,就非要是庶吉士出身不可,否则就不能进入内阁。

庶吉士自然都是历年来科考成绩最好的前三甲或者二甲中的顶尖佼佼者,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种【学历至上】的论调。

血脉可以遗传,考试成绩又不能遗传。

郭某人要把科举制度经营起来,保护它,呵护它,让它尽快地成长,并且在全社会推广起读书改变命运的浪潮。

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绑定起来,形成一条龙锁链,让底层黎庶也能通过考试进入官场,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大规模的推广这样的思潮,以彻底改变察举时代的风气,将士族赖以发展的土壤一扫而空。

所以眼下,唯一欠缺的,就是已然成熟的印刷术的“问世”了。

必须要考试考得好,才能走到人臣巅峰。

因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社会共识才能形成并且一直持续。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们这些士人年代的余孽们难道还能掀起什么风浪吗?

只要郭某人稍加引导,多重用历年科举考试一甲前三名和二甲前十名,很快,科举至上和学历至上的氛围就能形成,士族的荣耀和血统论很快就会被抛弃到尘埃里。

官员之间的科考成绩鄙视链都能鄙视死你。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