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六十八章:红薯是个好东西

第六十八章:红薯是个好东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旦某地发生饥荒,朝廷议来议去,总要赈灾。

赈灾,掏空了朝廷的太仓存粮与内库存银,地方上官员层层盘剥,最后发下去多少,消失多少。

饥荒问题没解决,反倒变本加厉,引起民乱。

此刻,京师内一座酒楼二层的雅间之中,就坐着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年轻男人。

其相貌,大概还不到三十岁,却已经一副老成深沉的样子,见他静静坐在椅子上,动也未动。

是年,闽中大旱,五谷少收。

陈振龙促其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申报吕宋朱薯可以救荒。

当年,番薯试种成功,百姓之间一传十、十传百,于次年遍植福建各处。

陈振龙引入的番薯,有效解决了时年闽人饥荒之灾,陈家自此崛起,在福建当地享有很高声望。

至于眼下番薯这个名字,还要从福建巡抚金学曾说起。

“哎呀!”须臾,一身便服的王在晋走进来,拱手笑道:“让陈兄久等了,实在失礼!”

陈经纶大笑几声,忙起身将来人迎进来,还端了摆正了一把椅子,道:

“王先生哪里的话,能结交您这样的人物,这是我陈家沾光了啊!”

王在晋心中没什么变化,顺着陈经纶的手坐下来。

当年,陈振龙为感激金学曾推广之德,欲将朱薯改称金薯,但遭后者拒绝。

金学曾以其由吕宋国引进,将之称做番薯。

名字什么的不重要,王在晋看重的是它易大量种植的特点,万历年福建那次饥荒已经证明,番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陈经纶承袭父亲衣钵,打算将番薯推广到全国更多地方,但是如当年福建巡抚金学曾那样的人已经很少。

饥荒,对百姓来说是足以令他们家破人亡的灾难,可对当地文官来说,这代表着可以再大捞一笔。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