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海上马车夫 > 第445章 蓄力(二)

第445章 蓄力(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因此,沙俄不得不靠向法国,并团结西班牙和天主教诸侯国,联合他们一起抗衡中华帝国的影响力。

但法国大主教在中华帝国逗留了一年半以上时间,沙俄驻华大使馆业已确定法国跟中华帝国达成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协议,因此沙俄十分担心,迅速照会法国政府,在欧盟框架内迫使法国透露内幕消息。

法国和沙俄在对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上面有着共同利益,但那不是主要利益。法国内阁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上面得不到什么真正的国家利益,因为法国和土耳其不接壤。法国出兵纯粹是因为法国红衣主教的缘故,纯粹为了宗教战争。

在这点上,法国内阁和红衣主教其实是意见分歧的。因此,法国方面仅仅通知沙俄政府,告诉他们法国已经说服中华帝国对土耳其帝国重新开战。至于其他的交换利益细则,法国概不透露。

沙俄虽然知道中法之间肯定有猫腻,但是得知中华帝国重启对土耳其的战争状态后亦是十分高兴。如果中华帝国在西奈半岛发动战事,不但陆上牵制土耳其军队,减轻沙俄在北方的进攻压力。而且中华帝国的地中海舰队直捣爱琴海,冲击君士坦丁堡的话,更会造成土耳其帝国的恐慌,甚至迫使土耳其帝国投降,提前结束战争。

双方还就美洲殖民地问题交换了意见。由于中华帝国占领了大半个美洲大陆,法国殖民者仅仅在北美东部沿海地区有几处分散的殖民地。由于双方都在开辟美洲殖民地,难免在交界处发生一些摩擦。对此,中法两国都表示控制摩擦规模,尽可能交由外交处理。

法国的殖民扩张才刚刚起步,历史上原本法国占领了广阔的加拿大和美国中部路易斯安那大草原等广大土地,如今这些土地大部分都被中华帝国占据,只有加拿大靠近北极一面没有涉及。小冰河时代的那里根本无法生存,因此法国亦没有兴趣,只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占据了几处原本该是英国的殖民地。

中法之间暂时还没有强烈的利益纠纷,两国的联合利益大于对抗利益,因此两国顺利的在北京缔结了秘密协定。

法国大主教帕特来在中华帝国逗留了超过一年半时间,顿时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注意。英国方面自然时刻保持着同中华帝国的全面同盟关系,因此得知内幕消息,英王查理一世知道中华帝国有意准备对荷兰开战,因此积极备战,准备分一杯羹。

俄罗斯帝国在北方正配合西班牙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各诸侯国,以及法国派遣军一起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动全面战争,长期的战争令俄罗斯帝国有些支撑不住。

如果那样的话,沙俄的军队便可以直接开到黑海岸边,打通南方出海口,这对沙俄的国家利益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沙俄暂时搁置了西域的矛盾,转而催促中华帝国尽快完成战争准备。

神武十八年九月,中华帝国比约定的三个月战争准备时间整整晚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完成。

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动员五个整编师,由海路运输至埃及殖民地,准备对土耳其帝国作战。

几年前刚刚登基沙皇的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为了巩固其沙皇地位,不得不全力推行对土耳其的战争。

如今沙俄侵占了土耳其北方大片领土,他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因此想要结束俄土战争,先恢复一下元气。

然而,中华帝国对西域诸国的控制引起了沙皇的警觉。中华帝国同俄罗斯帝国之所以没有爆发直接军事冲突,都得益于两国之间划定了中立国缓冲区——西域诸国。如今中华帝国不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位的影响西域诸国,导致西域诸国纷纷倒向中华帝国。

这个平衡正在倾斜,中俄两国之间的缓冲区正在消失,因此沙俄政府不得不将防御中华帝国可能的军事入侵提上日程。

以沙俄的国家实力而言,是无法单独对抗中华帝国的。中华帝国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其财力可以同时打多场高强度局部战争,可以支撑任何一场持久的全面战争,而起庞大的人口和先进的军事力量无疑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砝码。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